回顾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竭尽全力守护着祖国这一方热土。然而,医务工作者作为整个抗疫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用生命践行着自己的使命和职责,筑起了一道道安全防线。我讲述我身边的一个抗疫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小舅子。在我倾听了他这几个月的亲身经历后,我想让大家真切的了解一下医务人员在整个疫情期间的付出和努力,下面我将以他第一人称方式叙述这些故事。
疫情之下,做好来自重点地区人员的隔离观察工作,是防疫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我正是隔离点的一名普通医务人员。
腊月三十,和往年一样,我才正式放假,上午在呼市置办了点年货,中午便回了老家,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吃了顿年夜饭,一切还像往常一样,只不过是听新闻说武汉封城了,全国的感染人数还不足千人,心想着疫情离我们这偏远地区远着呢。
正月初一上午,我接到了医院的下发通知,“根据目前全国疫情发展的趋势,呼和浩特市卫健委和疾控中心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全体医务人员于正月初二全部返岗”,看到这则通知,我才隐约感觉到了这次疫情远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简单,我匆忙收拾好了行李,和父母做了简单道别,告诉他们“单位要求回去上班呢”,走时他们叮嘱我要注意安全,而我没告诉他们,我已经服从医院安排,前往金海路社区集中隔离点,负责隔离点的卫生防疫工作,而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一干就是3个月。
正月初二,我和另外一个同事来到了隔离点。隔离点是一个宾馆,上下共3层,36个房间全部用于隔离外来人员,诺大的宾馆只有我们两个人,我俩既是“大堂经理”,也是“清洁工”,更重要的是“消杀专家”。隔离点,每一位接受医学集中隔离的观察人员都有自己的独立房间,隔离期间不得外出。我俩负责入点人员的信息采集、日常消毒、测量体温、保证隔离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等工作。
工作繁琐,但马虎不得。根据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安排,我们隔离点主要负责隔离观察来自重点疫情地区返回人员。这任务与一线医务人员工作来比较为安全,但我俩丝毫不敢懈怠。
我们例行公事的一天这样开始,早上7:00,天还没亮,我穿防护服,戴护目镜、口罩、手套,所有防护工作做好以后,在隔离点外等待运送早餐的餐车。因为害怕自身也有感染风险,只能让送餐人员将早餐放在酒店大门外,为了让隔离点的人员吃上一口热乎饭,只能穿着不太结实的防护服,一路小跑出去取餐。
早上8:10,正式上岗,调配消毒水,准备酒精等必须品;调配完毕后背起20公斤的杀毒设备,对每一个房间和公共区域做一次彻底的消毒工作,边边角角也不能放过。消杀作业后的隔离点,虽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却有着让人说不出的安心。上午11点消毒工作完毕后,开始测量每个人的体温情况,问询是否有其他不适的症状,做好记录工作;回收生活垃圾,询问需要的生活用品。中午12点,在宾馆大门外等候餐车,取餐,发放,上午工作告一段落。
吃完午饭,可以休息2个小时,但是因为防护服的材质容易破损,其他防护用品也比较短缺,下午还有消毒任务,中午只能穿着防护服在沙发上小憩一会儿,因为害怕上厕所,每天只能在休息的时候喝少量的水,润一下嘴唇。
下午2点开始消毒工作,每个角落都“雨露均沾”。下午4点开始每天的第二轮体温测量,询问记录工作一样都不能少,派发上午统计的日用品。下午6点,整个城市已经完全笼罩在夜幕中了,大街上基本见不到车辆和人,只剩这昏黄的路灯还有一丝温暖。呼和浩特的夜晚很冷,我在宾馆门口盼望着送餐小车。送餐大哥准时到达,在取餐的过程中,我们二人还在想着等疫情结束了出去喝顿烧酒,寒暄几句后,我提着餐就往宾馆跑,只听见大哥说了一句“明天见”,我没想到的是这个“明天见”居然整整持续了3个月,而在疫情相对稳定后,我也再没见过那位大哥,二人每次见面都带着口罩,虽近在咫尺,但从未相识。晚上7点,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向疫情防控指挥部汇报今天一天的防疫工作,报备近期需要的防护用品。晚上8点,长舒一口气,小心翼翼脱下防护服,口罩,护目镜,一天下来,这些防护用品把身体包裹的严严实实,闷热难受,脱掉手套,双手早已布满湿疹。
这样的工作一干就是3个月,每天2万步已经成了我的标配,虽然隔离点的工作枯燥乏味,但每个人的心态都很平和,大家相互鼓励,看着一个个隔离期满平安回家的人们,从心底里为他们感到高兴。
隔离不隔爱。面对疫情的特殊时期,大家刚来隔离点还是有点抵触,不适应。为了更好的管理并服务大家,我特意建立的微信群,进群的大伙都以房间号命名。那么,故事就从这些房号说起:301室住着一家三口,带着一个不满一岁的小儿子,他们是从山西大同返回呼和浩特过年的,夫妻俩本来打算在老家待到正月初五就返回山西的,回来时日用品带的很少。更为关键的是小孩的奶粉仅够一周的量,入住第三天就在微信群里发消息:“你好,我是301的,我6个月大的小孩奶粉马上吃完了,只能吃(某品牌)奶粉,其他的吃了过敏,我需要奶粉。”我立即给单位同事打电话,让他去买,恰逢正月又赶上疫情街上的母婴店都没开门,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还没有那个牌子的,同事给我打电话说:“买不到怎么办?”我说:“咱俩在朋友圈里发一下,看能不能有人回复。”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通过多次转发后有好心人联系凯发k8国际唯一,并提供了两罐奶粉,取到后我第一时间送到了301,开门的是孩子妈妈,看到我气喘吁吁的拿着两罐奶粉,她的眼睛湿润了,连忙道谢。
就这样我们开始忙碌起来了,“你好,109的花洒坏了,能过来修一下么?”“你好小伙子,阿姨有糖尿病,胰岛素马上用完了,可以帮忙买几支么?”“你好,117的洗漱用品用完了,中午送饭的时候可以带几套过来吗?”“你好,我需要……”我们之间的沟通平和,充满理解。他们没有因为我的无意怠慢而生气。我知道,在这次疫情的考验下,大家都懂的我们工作的不易,理解我们的苦衷,为此真心说一声“谢谢理解”。
这就是他的故事,这就是集中隔离点那些平凡而伟大的千千万万普通医务工作者的故事,也许到最后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们是谁。也许正是因为这次疫情,才更突出了当前我们最需要的人与人之间的那份“善与爱”,也许正是一个个小家的聚少离多,才实现了更多家庭的聚多离少。
乌云遮不住升起的太阳,疫情终将退去,所有美好将纷至沓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