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水员将采集的水样单独封装保存

        在门头沟山林之间,每天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驱车翻山越岭,治理污水,监测水质,日复一日深耕于环保一线,守护这片土地的水质安全。

        作为北京西大门,门头沟区山水相依,林木茂盛,永定河流经其间,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以及城市的“大氧吧”和“后花园”。近年来,门头沟区作为北京生态涵养区之一,在城市空间布局中处于压轴位置。守住门头沟的绿水青山,也就守住了京西发展的绿色家底。

        从2013年开始,门头沟区政府为了保护生态原真性,引入国企,加大区域生态涵养保护力度。北控水务陆续在门头沟区建立了7座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规模1.59万吨/天,服务人口约3.6万人,净化后的水质可稳定达到北京市地方a标准,接近地表iii类,这些水厂默默无闻守护着门头沟生态涵养环保治理水平,保障京西水常绿,山常青。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日常巡检,保障水处理设备正常运行

        位于108国道旁的潭柘寺镇污水处理厂便是一个典型代表。金秋的水厂,草木生机盎然,恍若一座花园。“我们的污水处理站服务周边潭柘新区等多个小区,每天能处理1200吨污水,24小时不停歇。”沿着水厂总经理助理李云手指的方向,经过多个流程处理过的水,在出口处汩汩流淌,清澈见底。“因为这里是生态涵养区,所以我们高标准,严要求,污水处理标准比城区还高。”李云骄傲地说。

        更高标准,也意味着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生产投入有更高的要求。“通过前期我们对各镇进水水样检测分析,各镇区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含量各有差异,且厂站地理分布较为分散,所以需要有针对性地研究符合区域水质特点,以及运行维护高效便捷的污水处理凯发k8国际唯一的解决方案。”因此,7座水厂在建设时选用了两种污水处理工艺,一种是传统的aa0 深度处理工艺,一种是少人值守、集成程度更高的一体化工艺,都是通过生物 化学方式实现污水净化。

     污水经过多个流程处理实现净化

     工作人员使用电子点位记录,保证每天巡检全覆盖

   质检员每天抽样检测水质,确保排放达标

        水厂内,9座不同工序和功能的水池不停歇地运转着,涤污荡浊。据李云介绍,污水首先经过粗格栅去除粗大漂浮物,由提升泵提升至细格栅,经过细格栅去除粗格栅没有去除的漂浮物,然后经曝气沉砂池去除无机砂砾后进入aao生化组合池进行生化处理。污水中的各种有机污染物多在此生化组合池内去除。深度处理后进行加氯消毒,再经臭氧消毒后自流进入中水池。经处理后的出水可用于市政用水,园林绿化,还有部分用来补给周边河道。

        为了更好融入周边环境,水厂在厂区空地和公路遍植绿树和花草,形成多层防护林带。污水厂还对粗、细格栅等易产生臭味的设施加盖,同步进行生物除臭,避免因污水处理产生的废气给周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丰富的绿色植被更使周边空气环境大为改善。

        作为北控水务在门头沟区的第一个项目,潭柘寺镇污水处理厂也是7座水厂的核心。这里配备了智慧化的监控平台和污水化验检测能力。每天,7座水厂的水样经过取水采集后汇集在这里,进行集体“体检”,监测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总氮、氨氮、总磷等多项指标,便于及时调整工艺运行参数,改善工艺系统状况,确保出水水质达标。

     取水员每日要赶往6 座污水处理站,采集当天水样,监测水质状况

     工作人员在闸口对水质数据进行监测记录

        取水箱、水样瓶、保温杯、自热饭……取水员收拾好东西,放进后备箱,开始向深山进发。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赶往其他6座污水处理站,采集当天水样,监测水质状况。污水厂分布在门头沟区多个镇,一趟跑下来需要200多公里,最远的位于雁翅镇,单程就要70多公里。几年间,他们的身影遍布了整个区。

        李云介绍:“这是为了化验数据更精准,送回实验室化验虽然麻烦,可精准度更高,监测结果更准确,化验数据会精准到小数点后两位。”

        一边是不辞辛苦地整日奔波,另外一边是不断提高的智慧化程度,依托北控水务智能监控平台,厂里已实现生产运行自动化运转。所有这些目标同指一处,就是高标准地完成污水处理工作。7座水厂投用以来,已累计处理超过750万吨生活污水,极大改善了属地居民居住环境。

        李云看着这几年门头沟区环境越来越好,打心眼儿里高兴。“我们做的工作虽然不起眼,却是关乎百姓的大事。这里的青山绿水有了我们的参与,想想还是挺自豪的。”

 ■本文摄影 记者 董一鸣